受苦的神僕
受苦的神僕
默想以賽亞書 53:1-8
賴可中 牧師/博士
受難節近了,每年的這一段日子,基督徒紀念主耶穌為世人受苦受死,並提醒自己要常為所蒙的救恩感謝讚美神。
先知以賽亞在聖靈的感動下寫下這一段經文,預言受苦的神僕耶穌基督將成就神奇妙的救贖計劃。
一、祂生為憂患之子(賽53:1-3)
耶穌基督被這個世界拒絕。「我們所傳的」,是說傳道人傳講耶穌帶來的真理,人們卻拒絕耶穌所說的話。「耶和華的膀臂」所顯露的,是耶穌在地上所行的,和他所帶來的救恩,人們卻不在乎。
「祂像嫩芽出於乾地」。祂是聖潔的神,成為一個人的樣子,來到罪惡的世界。降生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伯利恆,一個木匠的家裏。出生後不久就遭遇危險,被當時的大希律王追殺,逃亡埃及,最後回到拿撒勒。
我們的出生別無選擇。但若能選擇的話,大概會希望出生在富有的家庭,有身分地位,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好是科技發達的世代,生活進步,有各樣的現代化設備。耶穌在這個時候來到地上,是神施行拯救的時刻到了,祂不為自己,只為了拯救被撒旦任意擄去的世人,救恩從此要傳到世界。
「祂無佳形美容」。耶穌的面貌,很普通,前面的經文說祂的面貌憔悴、枯槁(賽52:14)。祂看起來比較蒼老,才三十多歲,人說祂接近五十歲(約8:57)。祂出現在人前,人們不會注意到祂。電影裡的耶穌都很清秀英俊,不符合事實。我們若都能選擇自己的相貌,會如何?醫美行業要關門。
這告訴我們,家世不重要,相貌不重要。當時的人追求財富、名望、權力,連耶穌的門徒在跟從耶穌時候都是這樣,爭論誰最大;耶穌做了王以後,誰是第二、三位。今天人們仍然追求這些,看重這些,對耶穌和祂的救恩沒興趣。若提到信耶穌,人們會問:信耶穌有甚麼好處?意思是能帶來甚麼生活上、工作上的便利,有些人會認為這信仰能帶給人精神上的好處,心靈上的寄託。這些都不是耶穌要帶給人的,雖然基督徒也會蒙神的賜予世上的福,基督要給人的是屬靈的福分,是神兒女的名份,是永恆的生命。
祂為這個罪惡的世界心中滿懷憂傷。「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拿但業說:拿撒勒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5)。宗教領袖與祂作對,拿祂說話的把柄,試探祂(太22:15-22)。 祂說話不管政治正確性,甚至有一段時間,好些門徒離開祂(約6:66)。
祂憐憫人,看到人好像羊沒有牧人,於是開口教訓安慰人(可5:34)。面對耳聾舌結的人(可7:32-34),祂望天嘆息,為何嘆息?這些受轄制的心靈啊! 祂來到地上親身體會人的軟弱、困苦(來5:2)。耶穌也被肉身的軟弱所困,祂會累、會渴、會餓。祂看到悲傷的事會哭泣。有一事我們難明白,拉撒路死了,耶穌來到伯大尼,看見四周的人在哭,心裏悲嘆,又甚憂愁,祂也哭了(約11:33-35)。祂明知拉撒路馬上就要活過來,豈不應該歡喜,還哭嗎?這說明了耶穌與人認同,祂真情流露,與哀哭的人同哭。祂體會人的心腸,感同身受人的痛苦。
耶穌帶來謙卑的榜樣,祂對人的憐憫關懷,對罪的厭惡,顯露在祂的憂傷痛苦中。
二、祂成為代罪羔羊(賽53:4-6)
「祂擔當了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主耶穌所經歷的憂患和痛苦,是為了我們,代替我們承受,這代替就是犧牲,是因為愛而做的,有如父母為了保護子女而受傷。
十多年前(2003年底),伊朗發生大地震,有二萬多人喪失了生命。救援工作進入第三天,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這時搜救人員在廢墟中奇蹟性的發現了一個六個月大的女嬰,女嬰當時躺在母親的懷中,母親已經死亡,她的雙臂依然在保護著自己的孩子。這孩子長大後知道母親是以自己的生命護衛她,她會有什麼感受呢?
耶穌說: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約15:15)。耶穌基督為誰捨命?是為我們這些曾經不承認祂、譏笑祂,攻擊祂的罪人。
祂為何受害?為何被壓傷?是為我們的過犯、罪孽。所以保羅想到耶穌基督所做的,就讚美驚嘆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 為了好人,可能還有一點理由為他犧牲,但面對討厭的人時,逃避都來不及,還要為他死嗎?有誰能做到?我們在受到屈辱、誤會,甚至傷害的時候,不反擊不記恨就很不容易了,有誰還會去愛對方,為對方的好處著想?
當司提反被眾人丟石頭打到快死的時候,他呼求說:「主啊!不要將這罪算在他們身上」。這話非常不容易說,這很像主耶穌在十架上為釘祂的人禱告,求天父赦免他們。難怪人看見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人很難去愛仇敵,但耶穌卻為與祂作對的人 — 就是我們 — 捨命。祂是因為愛我們的緣故而被殺。
「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犯了罪需要受到懲罰之後才能得到平安,耶穌代替我們受了懲罰,所以我們得以平安。下一句也是類似的意思,我們得了醫治,是因為祂受了鞭傷。有人將這句話用在生病得醫治上,甚至神奇性的醫治,是偏離了這句的意思。這句話是說靈魂的平安和醫治,我們已經有平安和醫治,因為主隨時與我們同在。
「我們都如羊走迷」。羊是個沒有方向感的動物,牧羊人不可讓羊遠離羊群,如果離開,羊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成為野獸的食物。人好像羊的意思,不是不識路,而是偏行己路,人要自己做主,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不聽神的話,所作的是違背神、抵擋神的,這就是罪,結局就是死亡。使徒彼得說我們從前好像迷途的羊,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到處亂跑,現在已經歸到靈魂的大牧人了(彼前2:25)。
偏行己路是罪,罪的結局是死。但神將我所有的罪歸在耶穌的身上,因此我不算有罪,我不必死,這是多大的恩典!
三、祂甘願無辜受死(賽53:7-8)
「祂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這是比喻舊約時代的獻祭。當時一個犯罪的人要為自己贖罪,要牽一隻沒有殘疾的羊到祭司面前,然後將手按在羊的頭上,表示這隻羊承擔了這人所犯的罪,然後這隻羊就被宰殺,擔負了這人犯罪的後果 — 死亡。
這段經文所說的羊就是耶穌基督,祂來是為人的罪獻上自己,也就是贖罪祭,使人的罪藉著相信祂所做的而得到赦免。
耶穌的贖罪已經完成,當祂被釘在十架上時,祂說「成了」,就是完成了贖罪的工作。「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所有接受祂救贖的人,他的罪都得到赦免。
十字架的刑罰在主前二百年就有了,這是極其恐怖的刑罰。主耶穌被釘之前,已有許多人被釘死。主後七十年猶太人與羅馬人的戰爭中,一時之間有五百個猶太人被羅馬兵釘在耶路撒冷城外。耶穌的十字架有甚麼不同?
耶穌的被釘是甘願的。有誰會選擇十字架死刑?沒有。人若能選擇死的方法,一定選好死;死得乾淨、沒有痛苦,不拖泥帶水,最好是自然死亡,睡夢中無疾而終。釘十字架的刑罰是最慘的死法,是給最惡的犯人的,如搶劫殺人、叛國作亂等罪大惡極的犯人。羅馬公民不可受此刑,除非皇帝下令。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卻選擇了這樣的死法!為何耶穌甘願受此最痛苦的刑罰?我們應當仔細思量。
從一件事可看到耶穌甘願接受此極刑。當彼得承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後,耶穌就說,祂將被殺,過三天復活,祂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向耶路撒冷走去,門徒跟著,大家心裏稀奇,並且害怕(可10:32-34)。祂已定意走上十字架,祂乃是甘願走上這條路,接受那苦刑。
耶穌在禮拜五上午九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當日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當下午三時耶穌斷氣的時候,祭司正在聖殿院子裏宰殺上千隻的羊,耶穌將自己獻為逾越節的羔羊,被殺獻祭(林前5:7)。
使徒彼得說:「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前2:23-24)。
耶穌基督留下榜樣讓歷世歷代的信徒跟隨祂的腳蹤行。我們紀念基督的受苦受死之時,讓我們立定心志,願意為義受苦,為所信的擺上。我們若為了信仰而遭受苦難,這是主知道的,主必定保守看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