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ed in Scripture, Diligent in Prayer

  • 訂閱院訊
  • 索取資料
  • 奉獻支持
  • ENG
搜尋:
Menu 
  • 首頁
  • 認識基神
    • 認識我們
      • 信仰告白
      • 基神特色
      • 異象和使命宣告
      • 院長的話
      • 未來發展
      • 學院概覽 Catalog
      • 認證
      • 基神簡介
    • 組織人事
      • 師資介紹
      • 董事團隊
      • 行政團隊
    • 消息聯絡
      • 聯絡我們
      • 影音中心
      • 行事曆
      • 各期院訊
      • 訂閱基神電子院訊
  • 成為學生
    • 瞭解招生
    • 學制學位
    • 修讀方式
    • 網路課程
    • 獎助學金
    • 申請入學
    • 校園生活
  • 學生資源
    • 校曆
    • 課程資訊
    • 2022 教牧博士課程
    • 註冊上課、學費及查詢成績 須知
    • 學生會
    • 圖書館
  • 培育中心
    • 中心簡介
    • 成為學生
    • 證書類別
    • 近期課程
    • 學生資源
  • 基督徒教育大會
    • BABC 使命宣言與目標
    • BABC – 2022
    • 歷屆大會回顧
  • 基督工人論壇
  • 學院動態
    • 學院消息
    • 基神週會
    • 好文靜讀
Main Menu
  • 首頁
  • 認識基神
    • 認識我們
      • 信仰告白
      • 基神特色
      • 異象和使命宣告
      • 院長的話
      • 未來發展
      • 學院概覽 Catalog
      • 認證
      • 基神簡介
    • 組織人事
      • 師資介紹
      • 董事團隊
      • 行政團隊
    • 消息聯絡
      • 聯絡我們
      • 影音中心
      • 行事曆
      • 各期院訊
      • 訂閱基神電子院訊
  • 成為學生
    • 瞭解招生
    • 學制學位
    • 修讀方式
    • 網路課程
    • 獎助學金
    • 申請入學
    • 校園生活
  • 學生資源
    • 校曆
    • 課程資訊
    • 2022 教牧博士課程
    • 註冊上課、學費及查詢成績 須知
    • 學生會
    • 圖書館
  • 培育中心
    • 中心簡介
    • 成為學生
    • 證書類別
    • 近期課程
    • 學生資源
  • 基督徒教育大會
    • BABC 使命宣言與目標
    • BABC – 2022
    • 歷屆大會回顧
  • 基督工人論壇
  • 學院動態
    • 學院消息
    • 基神週會
    • 好文靜讀
基督工人神學院 / 學院動態 / 好文靜讀 / 昔日文章 /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下)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下)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下)/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下)

顏新恩 弟兄

 

3.“聖靈行傳” :末世復興

 

復興的時候:末后的日子

 

    第一章正文開頭(1:6-8)作為本書的神學主線(key line),其主旨是(以色列)復興。我們注意到,它與“時候”相連,雖然終極實現的日期(καιροὺς 33)非人類所能知,但聖靈降臨(你們得著能力)則是復興之時候的兆頭。如果我們把彼得在解釋五旬節聖靈降臨事件所引用的第一處經文 34(1:17-21)結合起來,就很容易看出神學上的關聯。這裡有一個非常關鍵指示性的用詞:末后的日子(即末世:ταῖς ἐσχάταις ἡμέραις:the last days)。這意味著,聖靈降臨是一個末世復興的決定性事件。

 

    彼得講章的引用經文出自約珥書第二章(28-32,希伯來聖經3:1-5)。在原文中的“以后”(אחרי־כן,NASB:after this﹔ESV:afterward)不一定指“末世”。 35 如新約所示,使徒們通常都是依據七十士譯本,不過這裡希臘文也是按照一般性用語“此后”(μετὰ ταῦτα)對應。彼得此處的改動是否合乎原文的含義?新約引用舊約時對原(譯)文的改動,是常有的事。著名的就有保羅在羅馬書(1:17)引用哈巴谷(2:4),36 以及希伯來書(10:5)作者引用詩篇(40:6)37 等先例。我們需要從上下文來理解。

 

    綜觀整段經文,約珥所指向的時間是“主的日子”(參以賽亞2:2),也就是上帝救恩實現之日,因為“呼求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而這日子的來臨有特殊的征兆,就是伴隨著大奇事。考慮到五旬節的奇跡與耶穌所完成的救恩(因此“求告主名必然得救”),彼得認為就是約珥預言的應驗就不足為奇了。38

 

復興的動力:聖靈的恩賜

 

    耶穌離開前,差遣門徒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為他作見証。與此同時,切切吩咐門徒不可離開“城裡”(耶路撒冷),直到“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也就是聖靈的洗(路24:49﹔徒1:5)。這其中的原因是,沒有聖靈的能力,就不可能完成復興萬民的使命。

 

    聖靈降臨后,門徒的第一個改變,就是解開聖經。彼得在五旬節的即興講章與第四章的現場辯護詞,都是極佳的例子。除了第二章使人扎心,第四章甚至在場聽的人感到稀奇:沒有學問的小民何來如此見解!分別有三千和五千人歸信。聯想到福音書裡總是一知半解的彼得,可謂前后判若兩人!而在司提反的身上,則讓“眾人抵擋不住”,包括比同輩人優秀的准拉比掃羅,以至於猶太人不顧羅馬禁止他們處死人的禁令,以石頭將他就地除之而后快(6-7章)。腓利為太監的講解,將福音傳至非洲。保羅皈依后的福音工作,幾乎可以說是早期教會宣道的高潮。他在各地會堂講解聖經的巨大影響,因此得了“擾亂天下”的罪名(17:1-15),竟被人視為“瘟疫一般”(24:5)。可見果效之大。或許,聖靈降臨與聖言分解的關系,最好的神學解釋很可能是使徒約翰的“真理聖靈論”。聖經中最清晰的關於聖靈的位格及三一關系中的聖靈(發出或差遣)的一處經文是約翰福音14:16-17:“另一位保惠師”,即“真理的聖靈”。39 祂來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人明白(或進入)真理(16:13)。在教會傳統,祂也被稱為“啟示之靈”。40

 

    聖靈的降臨不只是悟性思想上的更新—進入真理,同時伴隨著使人信服的大能。這也不僅表現在心裡的感化,同時也有可見的神跡奇事隨著所傳的道(可16:20)。41 果然,在使徒宣道的過程,主借著他們的手行了許多神跡(3:1-10﹔5:12-16﹔8:7﹔10:38﹔16:18﹔19:12),包括醫病和趕鬼。而且與耶路撒冷,猶太,撒瑪利亞和歐洲(地極)四個區域相應。這明顯與聖靈降臨的神學立場有關。根據路加福音第四章耶穌開始傳道的講章,神的靈在他身上,傳福音給所有人也叫各種病人得痊愈–靈魂身體都得著釋放–這就是禧年的福分﹔同樣在路加福音,耶穌說自己靠著聖靈趕鬼,就是神的國臨到人類中間(11:20)。綜上,我們可以如此認定:聖靈降臨所帶來的復興,必有聖言的弘揚與神跡的發生。教會歷史上的每一次復興,幾乎都不例外地証實了這一模式。

 

復興的疆界:直到地極

 

    我們從本書中四次聖靈降臨的記述中已經看到,每一次都與地域性相關。地理次序在路加有著極為重要的修辭意義。

 

    DeSilva以“路程”(odos)概括路加著作的敘事結構,可謂獨具慧眼。他看到在路加福音第九章開始,耶穌的行程一直都是“上耶路撒冷”(去完成救贖使命),而在使徒行傳則是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去完成宣道使命)。42 但“耶穌上去”和“門徒離開”有一個很重要的關聯:聖靈的引領。尤其是門徒的“越走越遠“,處處見証聖靈極為明顯的向導式介入。有時候上帝以逼迫的方式,驅趕門徒散到他方,因此就有了撒瑪利亞的宣教(8:1-8)﹔有時候是以特殊的感召或異象,引領門徒去突破疆界,如腓利去迦薩的荒漠之行,彼得去哥尼流家以及保羅去歐洲(腓立比,包括羅馬之行43 )。這些區域性的突破,主要意義並不是地理上的,而是人種意義上。對於猶太人而言,外邦人是“不潔淨的俗物”,似乎上帝向列祖應許的救恩也不會分享給這些“局外人”。第一批猶太基督徒思想的改變,是因為聖靈強而有力的介入。同樣是在約帕,舊約的約拿逃避上帝的差遣,而被聖靈充滿的彼得則在不明白異象真實意義的情形下,仍然順服主去了外邦人那裡。這樣的擴展,也不隻是我們今日所認為的應該愛他人靈魂的宣教觀念,這固然沒錯,但有更深層的含義:基督國度的廣闊與深邃。

 

    路加是福音書中唯一將基督的降生與凱撒的旨意聯系在一起的作者。這是饒有意味的,尤其考慮到用比較曲折的方式進行關聯。44 路加很可能以此暗示,雖然凱撒自視為“天下之主”,是帝國的大祭司,甚至以“神之子”名號加以崇敬,但耶穌基督才是“真命天子”:宇宙主宰,上帝之子。因此,普天下都在他的統治范圍之內。不過,不像屋大維凱撒踩著無數的尸體上位,以軍事殺戮異己(內戰),並以鐵騎侵略異國﹔基督卻是以愛和公義建立他的邦國,即透過福音對全人類的救拔。45 其建立的方式不再是依靠勢力和才能,而唯獨依靠耶和華的靈方成(撒迦利亞4:6)。其形式就是地方教會。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隻有有形地方教會,才能見証基督統治的深廣,也隻有不同族群聚集的地方教會才能充分反映福音的融合深度。這一融合,是由聖靈的洗所完成的(林前12:13)。第六章讓我們看到教會內的“文化沖突”與化解,第十章猶太人如何勉強接納外邦人(參11章的爭論)﹔十五章的第一次“大公會議”對猶太人與外邦人合一的努力﹔二十章眾教會對耶路撒冷的救災捐獻等,無不見証了不同民族因信基督在聖靈中的彼此相愛奇跡。按保羅的話說,這愛是“聖靈所澆灌在我們心裡”。

 

結語

 

    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充分指明,人成為神的子民不依賴血統和宗教規條,而是聖靈的臨到﹔更進一步地,所有不同族群的聚集,之所以能成為教會,不是因為文化相似、習性相近或利益共同體,而是因聖靈的洗成為愛裡合一的神聖團契(Koinoia)。因此,聖靈的居住定義了基督徒的身份,也定義了教會。但聖靈的臨到不隻是內在的轉化(雖然這是基礎),而是必然有可以感知和辨認的方式。我們固然不能以方言作為單一標准衡量是否有聖靈(畢竟第八章的例子沒有明確說明有方言,雖然可以討論,但顯然不能絕對認定),但也不能隻是信念和客觀資訊(know of Him)。這對於我們今日恐懼靈恩或瘋狂追求屬靈體驗的現象,都是一個相當有力的提醒。我們或遺忘聖靈降臨必然伴隨的“聖言領會”而追求所謂權能(表面效果)﹔或遺忘聖靈降臨常有的披荊斬棘的大能而陷於理論說教的迷信。我們必須同時注意到,聖靈的降臨既開啟我們的心智,也點燃我們的愛火,並充滿了整個世界都不足以抵擋的能力。

 ————————————————————————————————–

33. 門徒以τῷ χρόνῳ(限定的時間:this time)問耶穌,主則以χρόνους ἢ καιροὺς(time or epchos)回答。“ἢ καιροὺς” 作為χρόνος的界定。

34. 這裡有兩方面我們充分留意。一是作為歷史記錄,這是一段具有開辟新時期意義的奠基性經文(就如羅馬書1:17引用哈巴谷2:4)﹔二是路加編寫的神學意圖,顯然沒有人能記下歷史事件的所有細節,但怎麼選擇與編排材料必然有神學上的考量。路加作為第一流的學者,不可能不注意到極具標志性的素材,也不可能不注意修辭上的創作。

35. David Allan Hubbard, Joel and Amos (Nottingham, England : Downers Grove, Ill: IVP Academic, 2009), 72.

36. 詳見Cranfield, “the Habakkuk quotation”, Romans, ICC, 2003(Reprint), 98.

37. 原文是“開通我的耳朵”。

38. Marshall,Acts,(Tyndale,1980)78。

39. 之所以是“另一位”,首先基督是一位保惠師。說明聖靈與基督同等,但位格有別。那麼根據三段論,很容易推導出三一的關系:基督與聖父同等,位格有別(約1:1-2),基於聖靈與基督的關系,因此必然是:聖靈與聖父同等,位格有別。

40. 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o-Constantinopolitan Creed, AD381):他曾藉著先知傳(聖)言。

41. 這段早期抄本沒有的經文,正印証了初期教會充滿神跡奇事的經歷,不然就不會后面加上這一段。

42. David Arthur DeSilva,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Message, Context, and Significance; Foreword (Grand Rapids, Mich. : Baker Academic, c2002, n.d.), 313.

43. 雖然預言的“阻止”引起一些爭論,但若從全書的宣教神學結構出發,最后的部分很明顯是保羅的“第四次宣教旅程”。

44. 根據現有的記載,並沒有直接可以証實奧古斯都在耶穌降生時期在巴勒斯坦人口普查的資料。這當然並不否定路加的歷史真實性,而是比較曲折,例如其中一種可能:因為其他地區人口普查(埃及),猶太地雖然沒有直接的諭旨,但地方官效之而執行。詳細討論見I. Howard Marshall, The Gospel of Luke, American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8), 97–105.

45. 即路加神學中指“新出埃及”(Neo Exodus)主題。非本文題旨,故略之。

 ————————————————————————————————–


Bock, Darrell L. A Theology of Luke and Acts: God’s Promised Program, Realized for All Nations. Edited by Andreas J. Kostenberger. Grand Rapids, Michgian: Zondervan, 2012.


———. A Theology of Luke and Acts: God’s Promised Program, Realized for All Nations. Edited by Andreas J. Kostenberger. Grand Rapids, Michgian: Zondervan, 2012.


Bruce, Mr Frederick Fyvie.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The Greek Text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Leicester: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0.


Conzelmann, Hans. The Theology of St. Luke / by Hans Conzelmann ; Translated by Geoffrey Buswell. Philadelphia : Fortress Press, 1982, c1961, n.d.


DeSilva, David Arthur.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Message, Context, and Significance / David A. DeSilva ; Foreword by James H. Charlesworth. Grand Rapids, Mich. : Baker Academic, c2002, n.d.


Fee, Gordon D. Paul, the Spirit, and the People of God. Reprint edition. Baker Academic, 1994.


Hubbard, David Allan. Joel and Amos. Nottingham, England : Downers Grove, Ill: IVP Academic, 2009.


Karkkainen, Veli-Matti. Pneumatology: The Holy Spirit in Ecumenical, International, 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2002.


Longenecker, Richard N. New Wine into Fresh Wineskins: Contextualizing the Early Christian Confessions– In the New Testament and Today. Peabody, Mas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Inc., 1994.
———.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Eerdmans, 2016.


Marshall, I. Howard. Luke: Historian & Theologian. 3r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ll: IVP Academic, 1998.
———. The Gospel of Luke. American ed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8.


McGowan, Andrew Brian. “Tertullian and the ‘Heretical’ Origins of the ‘Orthodox’ Trinity.” Journal of Early Christian Studies 14, no. 4 (2006): 437–57. https://doi.org/10.1353/earl.2007.0005.


Pelikan, Jaroslav. Acts. First Edition edition. Grand Rapids, Mich: Brazos Press, 2006.


Thiselton, Anthony C. The Holy Spirit: In Biblical Teaching, through the Centuries, and Today. Grand Rapids, Michigan: Eerdmans, 2013.


Wagner, Compiled by the Editors of Christian Life Magazine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C. Peter, The Editors, and Editor Walker Christian Life Magazine Robert. Signs & Wonders Today: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MC510-Signs, Wonders and Church Growth (At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Including A 13-Session Study with Questions and Applications. 5th Print, July 1985 edition. Wheaton: Christian Life Magazine, 1985.

 1,675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

  • Poetry, Imagination, and the Messianic Witness of the Old Testament
  • 《靈風》- 新書推薦
  • 舊約的中心:以賽亞書中的基督
  • 以斯帖記中的衝突
  • 山重水複,抑或柳暗花明?
  • 馬可筆下的耶穌,僅僅是僕人嗎?
  • 耶穌的住棚節信息
  • 聖潔的事奉
  • 我的家與神的家
  • 工人事奉的模式
  •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下)
  •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中)
  • 保惠師行傳:路加的聖靈降臨敘事 (上)
  • 與耶穌足遍詩篇:詩篇102篇
  • 摩西五經中的彌賽亞異象
  • 時代工人的認同
  • 疾風知勁草
  • 當疾病、經濟、政治烽火連天時
  • A reflection on “Virtual Communion”
  • 她的一生
  • 健康教會九標誌與灣區華人教會的比較(下)
  • 健康教會九標誌與灣區華人教會的比較(中)
  • 健康教會九標誌與灣區華人教會的比較(上)
  • 惟義人因信得生
  • 無題
  • 時窮節見望不負
  • Jesus is the Only Answer
  • 復活是我們唯一的盼望 -死亡、瘟疫與復活
  • 網絡聚會下檢視教會的三個坐標
  • 致疫情中的聖徒(之一)
  • 以馬內利, 神與人同在


Address:
1975 Concourse Dr.
San Jose, CA 95131
USA

Scan for WeChat!
QRcodeBW

Phone:
Main: (408)433-2280
Admissions: (408)433-2280 ext 101
Fax: (408)433-9855

Facebook:
fbicon

E-mail:
Main: admin@cwts.edu
Admissions: admissions@cwts.edu

  • 首頁
  • 認識基神
    • 認識我們
      • 基神特色
      • 基神簡介
      • 信仰告白
      • 未來發展
      • 學院概覽 Catalog
      • 認證
    • 組織人事
      • 師資介紹
      • 董事團隊
      • 行政團隊
    • 消息聯絡
      • 聯絡我們
      • 影音中心
      • 行事曆
      • 各期院訊
  • 成為學生
    • 修讀方式
    • 學制學位
    • 網路課程
    • 申請入學
    • 校園生活
  • 學生資源
    • 校曆
    • 課程資訊

Copyright © 2013 CWTS. All right reserved. Website Design by DCS.
Phone: (408) 433-2280